“八大古都文物特展”4月26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幕,展覽匯集了來自洛陽、西安、北京、南京、開封、安陽、杭州、鄭州八大古都的120余件(套)典型文物,集中展示不同地域、不同時代的都城文化。
該展覽自明日起面向社會開放,將持續(xù)至7月24日。記者從每座古都的展品中挑選一件較為有代表性的文物,帶您先睹為快。
●洛陽:二里頭遺址玉璋
二里頭遺址玉璋
洛陽有4000多年建城史、1500多年建都史,歷史上,夏、商、西周、東周、東漢、曹魏、西晉、北魏、隋、唐、后梁、后唐、后晉十三個朝代先后在此建都,留下了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。
這件出土于二里頭遺址的玉璋,柄部有圓孔,前端較寬,中部稍窄,頂端內(nèi)凹呈不規(guī)則的弧狀,后部能看到細小的扉牙,器身光滑,質(zhì)地細膩?,F(xiàn)場講解員介紹,玉璋是二里頭文化中的重要禮器,形制較為統(tǒng)一的玉璋在中國南北方均有出土,向南甚至傳播至香港和越南北部。這表明二里頭文化具有跨越多重地理屏障的超強輻射力,也是夏王朝政治影響力的象征。
●西安:西周晚期吳王姬鼎
歷史上,先后有西周、秦、西漢、隋、唐等多個王朝定都于西安。
該鼎出土于西安南郊灃鎬遺址,鼎折沿方唇,立耳,圜底,蹄形足??谘叵掠袃傻老壹y,其間飾一周竊曲紋,這種紋飾為兩端分叉內(nèi)卷的“∽”形,形態(tài)十分特殊,這種特征的竊曲紋主要見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。
●北京:鏤空三彩龍鳳爐
鏤空三彩龍鳳爐
作為我國的首都,北京是中華文明的發(fā)祥地之一,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、800多年建都史。
這件鏤空三彩龍鳳爐是元代的琉璃三彩器,出土于北京朝陽區(qū),現(xiàn)收藏于首都博物館。作為熏爐,它爐頂為博山爐形制,在嶙峋的山石之間盤繞一龍,爐側(cè)有兩耳,爐腹圓鼓鏤空,雕刻有鳳紋飾?,F(xiàn)場講解員介紹,琉璃是玻璃制品的一種,比玻璃透明度略低,元代琉璃業(yè)較為發(fā)達,琉璃瓦在寺廟、宮殿建筑中得到普遍應(yīng)用。
●南京:藍釉梅瓶
藍釉梅瓶
從公元3世紀至6世紀,東吳、東晉及南朝的宋、齊、梁、陳相繼在南京建都。“中原無事則居河之南,中原多事則居江之南”,南京也因此在歷史上與洛陽淵源頗深,中原文化在這里得以充分延續(xù)、發(fā)展。
這件藍釉梅瓶是南京市博物館的鎮(zhèn)館之寶,出土于明朝開國元勛徐達的六世孫徐世禮夫婦墓。梅瓶是一種小口、短頸、豐肩、瘦底、圈足的瓶式,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。梅瓶在唐宋時期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,當時只是日常生活用品,主要用來做酒器,且體形較小。元代之后,梅瓶體形逐漸變大,變?yōu)橛^賞品。在明朝,藍釉的原料是比黃金還要昂貴的進口原料,因此那個時期的藍釉瓷器尤為珍貴。
●開封:北宋大晟編鐘
曾有戰(zhàn)國魏、后梁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、北宋等八個朝代在開封建都。
這件編鐘器型古樸典雅、紋飾優(yōu)美、篆刻工整,現(xiàn)藏于開封市博物館。現(xiàn)場講解員介紹,大晟編鐘是宋徽宗召集全國能工巧匠所鑄,共打造12編,每編28枚,總計336枚。宋徽宗由此設(shè)立“大晟府”,統(tǒng)一音律,頒行天下,大晟音律成為后世元明清各代的標準音律。北宋滅亡后,大晟鐘散失,目前僅發(fā)現(xiàn)30余枚,收藏于世界各地。
●安陽:青銅鐃(náo)
曾有商朝、曹魏、后趙、冉魏、前燕、東魏、北齊七個朝代在安陽建都,都城史有370多年。
這組文物上部形似鈴,外表面有紋飾,下接長柄,柄部一般中空,插于木桿之上使用,是一種古老的青銅打擊樂器。現(xiàn)場講解員介紹,鐃最初為軍中傳播號令之用,流行于商代后期到西周早期,從單枚發(fā)展到3枚或5枚大小不同的鐃編組使用。成語“鳴金收兵”中所鳴之金最初便是指青銅鐃。
●杭州:龍泉窯粉青釉鳳首耳瓷瓶
杭州有5000多年建城史、220多年建都史,是五代時期吳越國的都城和南宋的都城。
這件文物通體施粉青色釉彩,釉色純正、造型優(yōu)雅,現(xiàn)藏于杭州博物館?,F(xiàn)場講解員介紹,鳳首耳瓷瓶最大的特點就是頸部有兩個鳳首形的雙耳,這種款式在宋朝十分流行。龍泉青瓷之美,美在釉色的微妙多變,如梅子青、粉青、豆青等,像不同季節(jié)里的天空、山川、湖水,充盈著流光溢彩的中華之美。
●鄭州:饕餮紋銅斝(jiǎ)
鄭州曾是商朝的都城。東周時期的鄭國、韓國也曾在鄭州的新鄭設(shè)立國都。
這件青銅器出土于新鄭望京樓遺址,現(xiàn)藏于新鄭市博物館。斝是用來盛酒或溫酒的器具,器型特點是三足一鋬(pàn)、侈口寬身,口沿有兩根像小傘一樣的柱子,器身有圓形,也有方形。作為禮器時,斝常與觚(gū)、爵組合使用。(洛報融媒·洛陽網(wǎng)記者 智慧 見習(xí)記者 李曉楠 通訊員 魏薇 文/圖)